贵州自然天文访问团 DAY2

贵州自然天文访问团 DAY2

Jason Yang

第二天活动简介

时间行程学习重点
上午参访贵州大学及聆听关于苗族文化和传承的专题演讲1. 认识贵州大学的设施、重点学科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了解我们香港人在内地的发展空间
2. 了解、认识并尊重各地的生活文化
3. 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政策及情况,加深对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和当地民生的的认识
下午参访青岩古镇探讨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的历史背景、韵味和建筑特色。认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寺庙、楼阁、石牌坊等。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面貌,认识各地的生活文化。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四大古镇之首。据考证,它是600年前的军事重镇,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历明清两代,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祠宇林立,建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 座庙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这批建筑工艺精妙绝伦,蕴合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青岩古镇人文苍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琐、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警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等历史文物·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被联合国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2010 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郷」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郷。

个人经历 学习感受记录


今天去了贵州大学参观了他们的校园以及听了张明教授关于苗族文化的讲座。
张明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苗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我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提到,苗族的本意实际上是“苗蛮”,这一族群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例如,苗族人的自称就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东部称仡熊、中部称嘎闹、西部称蒙。不仅如此,苗族有多达200多个支系和不同的服饰,这真的震惊到我了。苗族在历史上总共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分别是在炎黄尧舜禹期间因为逐鹿之战战败离开黄河地区,离开黄河到达汉水长江中下游;在西周到战国期间又离开了长江迁入三峡武陵地区;在秦汉到唐宋期间迁移到了贵州;元明清期间有继续向南迁移到了东南亚;最后因为近代东南亚战争爆发散居到了世界各地。
苗族也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名无姓父子连名制、苗族四月八、苗年、鼓藏节等独特的节日,以及苗族古歌等传统文化形式,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苗族已成为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而西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通过张明教授的演讲我了解了更多的苗族文化,我感觉我对苗族的文化是越来越感兴趣了!我也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到不少苗族人少数民族的禁忌。随后,我们在贵州大学的校友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

贵州大学很大很宽广,还有一个湖也有很多可爱的小野鸭,景色优美令我是心旷神怡。


我们参观了贵州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很有特色,古今融合,在下层有古色古香的书屋,上层有着3D打印、电子阅览室等高科技设备。令我不禁感叹于知识的力量和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也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贵州大学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地方。

下午我们离开贵州大学前往青岩古镇游览,,进一步了解苗族的独特文化以及古建筑的独特风格。这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四周环山,南面外城还有一条小溪流过,景色宜人。而古镇内的建筑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青岩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保存完好。这些建筑都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背街。

背街其实是一条以石头砌筑的老巷子,巷道起伏变化,蜿蜒曲折,既不失乡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点,是贵州古城镇街巷构成的典范。以条石、块石、团石和不规则石块用糯米浆、桐油、石灰粘合砌筑,其石材运用和砌筑方法多变,砌筑方法的多变,使石巷的细部纹理显得十分丰富,兼具自由与规则的特点,显得静谧悠长。

不仅仅如此,我还在青岩古镇看见了苗族的一种非文化物质遗产:苗族蜡染。一种传统的苗族蜡染艺术。蜡染是苗族传统的染布技艺之一使用蜡作为防染剂,在布料上绘制图案,随后进行染色。蜡染的图案通常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信仰、自然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包含几何图形、动植物图案以及神秘的图腾形象。这些图案反映了苗族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蜡染布一般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红色等颜色,这是因为传统的苗族蜡染使用天然染料,如蓝靛。这可以说是进一步补充了早上张明教授讲解苗族文化的知识,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今天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于苗族的文化和历史,也见到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今天的路途交流十分圆满。

  • Title: 贵州自然天文访问团 DAY2
  • Author: Jason Yang
  • Created at : 2024-06-27 08:00:00
  • Updated at : 2024-06-27 23:56:00
  • Link: https://blog.jason-yang.top/2024/06/27/贵州自然天文访问团 DAY2/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